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之問(下)
下篇:為什么培訓了還是解決不了人才問題?
從人才培訓到培養,從培養到成長,路該怎么走?
五、當前農村電商培訓中遇到哪些問題?
根據筆者對全國不同地區縣市調研走訪,在縣域人才培訓中,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師資缺乏、操作技能培訓不落地,網商培育困難以及對學員缺乏跟蹤孵化四大問題。
圖4 縣域電商人才培訓面臨的問題
1.本地師資缺乏
電子商務的實戰性很強,師資都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,因此,對于剛起步的縣域來說,本地師資基本是空白,大部分縣域在發展的導入期開展農村電商培訓,主要是聘請東部電商相對發達地區的師資授課。
2.培訓只是授課,缺乏實戰性
很多縣域已經花費了不少的時間精力和資金開展農村電商培訓,但是只是政府總結報告上的培訓人次數字,從事農產品電商的人數依然很少,通過培訓后能夠運營網店并能成長的網商數量依然少的可憐,大部分的學員參加完培訓仍然不知道賣什么,怎么賣。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訓方式和內容出現了問題。電子商務的實戰性很強,必須帶著產品邊學邊做,單純地請來外地的講師來講,學員上課時似乎是聽懂了,但實際的操作仍然不會,因此,這樣的培訓只是培訓而已,并不能為本地電商發展培養人才。其次,培訓內容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,內容沒有跟上行業的變化、業態的創新,并結合當地農產品資源、縣情實際來開展針對性的培訓。
3.活動式培訓,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
很多縣市的培訓是活動式的,缺乏時間、對象、資金投入等方面的系統規劃,不能根據電商發展的階段、電商實踐遇到的問題、不同人群的需要開展持續性、針對性、系統性的培訓,這樣的活動式培訓效果經常會歸零。
4.缺乏對受訓學員的跟蹤孵化和人才成長的支撐體系
培訓是集中傳授電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,是短期的集中受訓,是人才培養的開始,但受訓后的電商實戰以及人才培養是長期的持續的過程,需要對學員跟蹤孵化,根據不同學員及發展的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的孵化和扶持。但大部分的縣域,培訓結束后,對學員的電商實戰缺乏調研和跟蹤,任其自我發展。缺乏供應鏈、資金、物流等支撐,因此,培訓轉化率低,有培訓無網商發展的現象就會成為普遍問題。
5.缺乏可操作的培訓效果評價體系
農村電商培訓實踐中,一直缺乏可操作的培訓效果評價機制,導致對培訓機構的優選也缺乏可操作的依據,因此,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培訓效果評價機制,開展過程監督及結果考核,以便及時修正課程內容,重新選擇培訓服務機構和講師。關于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效果評價體系,建議重點對網商實操技能培訓和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培訓進行跟蹤,網商培訓效果可以以開店率、交易率、交易額等量化指標為主;傳統企業轉型培訓效果可以重點考核網絡產品開發、網絡營銷方案策劃及實施效果、網絡銷售渠道開發、網上銷售額占比、交易成本下降、供應鏈改革等量化指標。
六、怎樣提高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和培養的效果?
提高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和培養效果的關鍵點是本地化、體系化和實效性。
1.本地化
縣域電商發展的初始階段,可以通過“走出去、請進來、引進來”的方式解決短期內的人才問題,但是,走出去成本高,覆蓋面不廣,請進來常態化困難,引進來水土不服,最終又流失了,因此,只有本地化培訓和培養才是最終解決之道。
本地化培訓的關鍵是師資本地化。縣域農村電商師資缺乏,因此,培養本地師資應成為縣域人才戰略的重點。本地化師資培養建議:
本地高校、職業院校教師轉化;組織當地優秀年輕人、網商、培訓機構講師外出接受培訓,轉型成為本地師資;本地優秀網商從自己做到教別人做,從做到教轉型,讓他們從手把手一對一,一對多的幫扶開始,師傅帶徒弟,慢慢地成為本地網商的指引者,領路人。
2.體系化
本地化培養需要體系化支撐。農村電商是一個系統工程,需要多層次人才支撐體系,因此,人才的培養也需要體系化推進。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通過對縣域農村電商發展現狀的調查,對各類人才需求狀況的調查,制定系統化的常態化的人才培養方案;政府各級部門要形成共識,預算出專項資金,規劃培訓資源,設計系統的培訓方案,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培訓,建立線上線下,多層次多形式常態化的人才培養體系,形成“每年一次的世界電商大會、每季一次的電商大講堂、每月一次的專業論壇、每周一次的沙龍和每天都有的各種學習圈子”的學習體系。
3.實效性
縣域人才培養一定要從簡單的授課培訓轉向實戰培育,邊做邊學,邊學邊做,注重“轉化率”和“實效性”。四川仁壽針對“小白”的創業培訓采取“初級(4天)、中級(8天)、高級(創業孵化)”三級培訓,同時,在培訓中注重實戰,帶著產品培訓,前端產品數據包支持,后端物流配送支持,學員學完能夠進行店鋪操作,這種做法在創業人才(網商)培養方面值得借鑒。
結合筆者從事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經驗,在此對提高培訓效果提出幾點建議:
第一,做好本地人才需求和培養方式調研,因材施教。
傳統企業——轉型發展思路,營銷管理、財務管理、團隊建設……
新網商——創業入門、選品、移動營銷……
成長網商——專業技能提升,美工設計、營銷推廣、運營策劃……
農產品供應商——農業技術、信息技術、互聯網新思維……
社會人群——互聯網基礎知識普及及網絡工具應用……
第二,整合多方力量,成立專門機構,資金歸攏,專項使用,開展系統化常態化培訓。
第三,甄別人才服務機構資質,選擇優秀的培訓服務實施單位,提高培訓效果。
第四,挖掘本地高校資源,培養本地師資,建立本地化的人才培養體系。
第五,規劃培訓資源,開展系統化的培訓(詳見上篇)
第六,導入期培訓著力點應該在于氛圍營造和網商培育。
電商發展導入期,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培訓的重點在“兩端”:頂層提高領導干部認識,統一思想;底層培育網商創業主體,以增量培育帶動存量轉型。
第七,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化的培訓系統。
(1)開放的在線資源:淘寶大學、萬堂書院、優米網、百度云、公眾號。
(2)自建慕課平臺:模塊化、碎片化在線課程。
(3)線上圈子的分享:微信群、QQ群等在線沙龍、視頻直播。
(4)常規化的線下集中培訓。
(5)構建會議、論壇、沙龍、創客吧、自組織等學習系統。
第八,實戰培訓、孵化支撐,建檔立卡,激活創業創新。
實現“實操培訓+供應鏈支撐+創業孵化”一體化運作機制;建立培訓效果評估跟蹤體系,從單純授課培訓向創業孵化服務轉變:對接網貨供應商、專業服務商,共同做好網商培育。
七、高校如何服務地方農村電商人才培養?
隨著國家發展農村電商各項政策出臺,各地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,給高校服務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機會更提出了要求。如何發揮高校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中的作用?筆者建議:第一,高校要破除學校與企業之間圍墻,開放辦學,加強產學研合作,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,把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協同起來;第二,高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,創新學籍管理和學生日常管理,探索電商人才培養新途徑新方法,鼓勵教師和學生創業創新,為其創造寬松良好的環境;第三,高校教師要主動融入行業企業,投入農村電商發展的一線,在“做中學、學中做”,把自己打造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名師;第四,政府要給予高校信任和壓力,充分發揮高校人力資源、場地、硬件設施等有利條件,使其承擔農村電商發展人才培訓的重要任務(專題研究,此處不展開詳述)。
八、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需要做到哪些協同?
農村電商發展要突破人才瓶頸,不能就人才培養本身談人才,需要跳出人才問題看人才培養??h域需要為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支撐系統,做到以下幾個協同:
1.人才培養與電子商務產業培育協同
政府在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中定位要明確,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,通過提供公共服務,做企業、網商們做不到、做不了的事,通過降低物流成本、解決網貨供應鏈、提供培訓等,培育電商產業,打造網商集聚洼地。產業的發展是人才成長的土壤??h域電商產業發展可以吸引人才,留住人才。
2.人才引進與政府政策創新協同
電子商務的大賣家、服務商、運營官大多是90后的年輕人,不具備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的“三高”條件,現行政策下,沒法享受政府關于高層次人才的住房、教育等優惠政策,自然很難引進。破解這一難題,需要政府創新人才政策,將電商人才根據其企業、個人創造的價值納入創新創業人才序列中,與高職稱人才同樣享受政策待遇,大聲喊出“縣長喊你回家做電商”;二是政府需要樹立人才“不能為我所有,但求為我所用”的理念,鄉里鄉外鏈接,充分用好本縣在外的創業、打工、求學等各類人群,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的平臺,實現鏈接,通過他們為家鄉農產品代言,在全國各地傳播縣域農產品公共品牌,在全國編織起一張本縣“人網”,為我所用。
3.人才培養與電子商務氛圍營造協同
人才的成長需要濃厚的電商氛圍。創業者是孤獨的,電商發展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瓶頸,需要來自家人、朋友、同事甚至是旁觀者的支持?!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”首先是一種濃厚的創業氛圍的營造,在這樣的氛圍中,創業者可以汲取精神力量,克服前進中的困難。因此,政府要加強對社會大眾電商理念與基礎知識的普及,開展創業創新大賽,開展各類評比,創新各種活動,加強典型人物和事件的宣傳,為當地電商發展營造濃厚的氛圍。
4.縣域之間的協同
縣域之間通過合作,可以實現“貨”與“人”優勢互補,電商發展后起的縣域可以引入東部相對發達地區的運營團隊,通過股份合作的模式實現西部的供應鏈與東部的運營合作;東部的運營團隊與欠發達地區的運營團隊相互傳幫帶,幫助企業培育孵化等??h域之間合作聯盟,優勢互補,不拘一格,共同成長。
農村電商人才,從培訓到培養,從培養到成長,任重而道遠……